□ 通讯员 何晓云
杨城斌是剑川白族土陶研习所的一名瓦猫手艺人,在和黑陶打交道的日子里,他从学徒变成了师傅,最初的兴趣爱好,经年累月,变成了值得努力的一番事业。
走进剑川白族土陶研习所,清隽雅致的民居陈设,令人心旷神怡,而展厅里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黑陶工艺品,更是叫人爱不释手。赶巧,有顾客来挑选产品,杨城斌熟稔地向他们介绍展架上的瓦猫摆件。他说:“瓦猫头上这个角有辟邪的寓意;而脸凶的面相,就像我们家里贴的门神,用作镇宅。瓦猫的嘴巴张大、肚子空,代表的是招财、纳福。瓦猫以前都是用到大门头上、房梁中间,现在可以用作家里一些装饰、小摆件、茶盘上的茶宠来使用。”
送走购买瓦猫的客人,杨城斌回到工作间,继续一个大型瓦猫的制作。他告诉笔者,很多外地的游客来到剑川,觉得瓦猫是这边的一个特色,都会选几个带回家给亲戚朋友。说起他手上正在制作的瓦猫,他一边用竹签“抠”细节,一边介绍,像这样40多公分高的瓦猫,体量比较大,要花一天多的时间来完成制作,做好之后,还要经过阴干、打磨、烧制、冷却,整个过程差不多要一个月。他说,只有每个步骤都用心了,才能收获完整且值得摆上货架的产品。
杨城斌花了8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学习,到不停地练习制作、熟练上手以后,更是有了创新的想法,时不时会在创作中加入一些时兴的元素。而现在他成为了研习所里的“小杨师傅”。
研习所里和杨城斌年纪相仿的手艺人还有好多个,得益于近些年来黑陶工艺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研习所借着“新文创”的东风,在传统工艺的技术上,加入了更多赶潮流、接地气的元素。比如,让原本看着有些“凶悍”的瓦猫,变得憨态可掬、敦厚内敛,深得年轻人青睐。
杨城斌说,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用心做出的产品被喜欢的人买走,是一种幸福。当然,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可以把瓦猫制作这门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