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刘琼仙 杨淑香
在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南邑自然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正海正在为一批新到的青花瓷茶杯“换装”,说起银包瓷这项技能还得追溯到十年前。
十年前的一天,一位商人带着十个陶瓷茶杯找到段正海,希望他给这十个杯子“穿”上纯银“外套”。“这是一道‘送命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段正海感叹道。尽管段正海制作藏式包银木碗的手艺在业内小有名气,但他却从未对坚硬、易碎的瓷器“动过手”,他决定放手一搏。“我放下手里的所有活计,花了几天时间总算做好了。”段正海说。后来,他又做了三十个瓷包银杯,放在银器店里寄卖。“当时,店主告诉我,最多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卖不掉就只能全部拿走。没想到,第二天店主就打来电话,叫我加紧再做一些。”从此,段正海信心大增,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如何做好瓷包银杯。
制作瓷包银杯的工序看似简单,却最考验制作师傅的耐心和锻制技术。段正海将几张厚3毫米的银片分别经过退火处理后叠放在一起,用小锤轻轻捶打。为了得到厚度均匀的银片,退火、锻打要交替着来,直到银片厚度为1.4毫米左右时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安装时,要用木杵轻轻挤压,待银片和瓷杯完全贴合,剪掉多余部分。最后,用玛瑙抛光片抛光之后,柔软的白银和坚硬的瓷器便完美融合。
“无论瓷杯还是银杯,倒入开水都会烫手。瓷杯易碎,纯银杯子造价太高,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既解决了烫手、易碎的问题,也可以让这两种传统工艺同时走进寻常百姓家。”段正海说道。带着将技艺融入平常生活的美好愿景,段正海在银器锻制技艺的创新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鹤庆,正是有像段正海这样的手艺人,坚守传承技艺的初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冰冷的白银变成更多有“温度”、有“感情”的生活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