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你们奋斗的样子真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10 10:01

杨磊

杨学文

陈冉

王云鹰

□ 本报记者 杨若兰 文/图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理州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年多来,大理州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这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在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曾经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他们虽然平平凡凡,但是,在各自岗位奋斗的样子真美。

居委会主任: 保护好辖区群众安全

临近春节,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享受闲暇的假期,大理市下关街道福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云鹰还忙碌着。疫情防控不能松懈!这句话在王云鹰身上不仅仅是个人义务,还是关系全村上下的沉甸甸的责任。所以,防控物资要备足,全村消毒不漏一个角落,疫情防控宣传不漏一户,返乡人员要全面摸底排查……

“我们的压力非常大。”王云鹰介绍,福星村村民总数只有4839人,外来的租房人口却有近万人,不少村民也在外地工作、学习。“春节,很多人还是想回家,疫情防控就尤为关键,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出错。”

其实,从去年除夕王云鹰接到第一个疫情防控通知开始,他就没有一天放松过。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村内设置21个疫情防控点,组织联防人员配合派出所值守高速路口,对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和隔离观察,对村中酒店、客栈进行巡查,组织消毒队对村内公共场所、大小巷道进行全方位消毒,组织村内卫生清洁……每天,王云鹰都带领着居委会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忙个不停,经常到天黑了才能下班。

“只有保护好辖区群众安全,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王云鹰说。

医生:

我们只是在履行职责

一公里外,州医院东南角的感染病科忙碌如常,医生杨磊和杨学文参加完科室大查房,回到各自的办公室接着进行日常诊疗工作。一个又一个的病人进来,杨磊始终耐心地询问他们的病情,查看病历和检查资料,细致地为他们分析病情,讲解诊治方案,回答病人的咨询。杨学文则“驻守”发热门诊,守护群众健康一线“哨所”。

他们都曾经英勇无畏地投身大理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践行医者仁心。

“去年1月28日,我正在上夜班,凌晨2点突然接到电话,隔离病房要接收一位病人,安排我一起进去。”杨磊回忆,他作为州医院感染科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日夜坚守了14天。

杨学文则是去年2月9日至2月29日进入隔离病房的,为了更好地救治一例重症患者,他足足待了21天。出了隔离病房休整后,就一直在发热门诊坚守至今。

“我在北京进修时遇到非典,直接参与收治病人,也算是‘老同志’了,有病人就上,没什么说的。”“确实有点害怕,但自己是医生就必须上。”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两位医生都表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疫情之下他们只是在履行职责。

“春节来临,希望大家都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持好身体健康。”两位医生由衷地希望。

检验人员:

乐观面对繁重的工作

陈冉是大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中心的检验人员,大理州首例确诊病例的核酸检测就是出自她手。从那以后,她就和核酸检测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多的时候,一晚上就做了560份样品检测。

“一直以来,我都从事着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所以,核酸检测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负担。”陈冉是一名爽朗的女性,说起自己的工作总是轻描淡写,十分乐观。

“去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每个人都要进行24小时值班,现在随着这项工作进入正轨,各大医院也开展检测,我们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每天只需要下午集中做,然后出具报告就行了。”陈冉介绍。

去年11月份的时候,作为技术骨干,陈冉还曾经到孟定进行支援,完成了一晚上检测3200份样品的艰巨任务。

忙起来就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让陈冉有时顾不上家庭。她老家还在外省,以前每年都要回家探亲一次,疫情发生以来,父母考虑到她的工作,直接来到大理和她一起生活至今。今年春节,考虑到工作值班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陈冉也决定不再回老家看望奶奶。

下午四点,陈冉又要进入实验室检测样品了,只见她的手上,长了密密麻麻的湿疹。长时间戴橡胶手套,陈冉的手在去年初就捂出湿疹,尽管她搽了药膏进行治疗,但总是戴手套,快一年了还是没见痊愈。可是她依然动作麻利地戴上一层一层的手套,穿好防护服,笑着跟记者挥挥手进入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