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关友芳 罗帮义 文/图
10月8日至10日,参加2021年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的中外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我州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杨丽萍大剧院、州博物馆、洱海生态廊道、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湾桥镇古生村、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璞真扎染博物馆、喜洲镇喜林苑等地进行考察、采访。
金秋十月的大理,苍山青翠、鸟鸣阵阵,洱海水面海菜花朵朵盛开……在各个考察、采访点,嘉宾和媒体采访团们实地了解大理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大理独特的魅力,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下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我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荒漠化石漠化土地要“绿洲”,多措并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进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洱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一次来到大理,我真切感受到了无论是政府、研究机构还是市民群众,都把生态保护作为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漫步在洱海生态廊道,今日中国杂志社英文部记者周琳边走边拍,她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参访过程中,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洱海,特别是大理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
“好的生态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立此存照”的洱海边,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与记者谈起此行感受,“大理人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具有典型意义。短时间来看,大理洱海保护付出了很多代价,但长期来看,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旅游的兴旺,也带来了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大理未来发展要继续坚持这个正确方向,在保护中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在绿色发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