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钰洁 张婧怡
褚雪琴 罗帮义
通 讯 员 李继能 张钰琴
6月20日至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继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云南篇”专栏和栏目,分别以《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路子》《彩云之南跨越式发展谱新篇》为题刊发、播出相关报道,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云南考察调研,多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方向。报道中,展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大理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全面打响洱海保护八大攻坚战,坚决守护白州玉洱银苍,走出了大理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新闻报道刊发和播出后在全州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的目标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深化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以实干担当谱写大理绿色发展新篇章。
“观看了央视新闻《彩云之南跨越式发展谱新篇》,其中对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治理,洱海保护取得积极进展,湖区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最让人高兴的是被称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连片绽放洱海。”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州洱海管理局局长赵国龙激动地说。他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洱海保护精准治理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牢牢抓实“6个两年行动”,持续推动洱海保护精准治理从“一湖之治”迈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把大理打造成为云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
“洱海是我们的母亲湖,一直以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用心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这些年,洱海经过有效保护治理后,水更清澈、生态更好,保护好洱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家总是说,这里有我们最美的乡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笑着说,有了绿水青山就不愁金山银山,洱海保护治理永远在路上,我们会继续牢记嘱托,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好洱海,让良好生态成为我们发展的底气和优势。
大理市湾桥镇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有武说:“昨晚的新闻联播在报道中专门提到了大理的洱海保护治理,回顾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时的场景,作为湾桥镇的党员干部,我倍感光荣、干劲十足。谆谆嘱托、重如千钧,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严格按照党中央和省、州、市、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推动大理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步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关心关注大理洱海的保护治理,对我们‘护海人’来说既是鼓励也是一种鞭策,看着洱海水生态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心里由衷地开心。”大理市大理镇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社能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洱海水生态系统重建恢复取得积极进展,湖区沉水植被大面积恢复,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通过多年的保护治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洱海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群众自觉参与洱海保护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升。下一步,大理镇将全面推进洱海保护调度总体实施方案,采取输、引、提、堵的方式,消减入河污染负荷,力争改善洱海入湖口水质。
“蹚出绿色高效发展路子、挤进先进制造新赛道,已成为每一个大理工信人的共识。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不仅生逢其时,更感到责任在肩!”在谈到大理如何实现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时,大理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职工陈星宇信心满满。他说,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跳出洱海抓保护、走出流域谋发展”的决心,深入推进“两个革命”、扎实开展“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深刻剖析差距问题,加快工业破题攻坚,以光伏资源、绿电优势、集中建园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新能源、新材料建链补链强链工作。今年以来,全州已举行5场次先进制造项目集中签约、网上签约,贝特瑞负极材料、宸宇新材负极材料等15个先进制造项目相继落户大理,立新科技年产一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本月如期投产。下一步,州工信局将协同要素保障、行政服务等部门,继续聚焦打破区域和资源局限,全力抢抓“双碳”目标下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为大理走好走实绿色发展之路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