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关友芳
夏日宾川,生机盎然。在距县城10公里左右的金牛镇罗官村委会蔡甸村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夺目,颗颗饱满、粒粒飘香。
“我们村共有54户254人,2016年葡萄产值达到2000多万,2020年突破了3000万元,种植户每年都能分到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红利。”蔡甸村干部杨林勇告诉记者,蔡甸村近10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蔡甸村原本是一个十年九旱、地瘠民贫的贫困村,附近村子曾流传着“嫁姑娘不嫁蔡甸村”的说法。如今,该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蔡甸村的蜕变,得益于多年来持续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2006年以前,蔡甸村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玉米等传统作物,由于耕地贫瘠、缺少灌溉用水,农作物收成不好,村民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2006年,村里几户村民开始引进种植葡萄,但都是零星种植,始终没能形成规模效应。
2014年,蔡甸村党支部书记、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宏源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动员5位合伙人以每年每亩700元的价格承包了连片的65亩土地,成立了蔡甸村第一个红提葡萄种植基地。经过一年的土壤改良,2015年,基地开始种植葡萄。葡萄挂果后,基地的效益开始显现,2016年销售额达180多万元。在铁余斌等人的动员下,同年,蔡甸村18户农户以58.56亩耕地和117.12万元配套改造费入股,建立了以“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农户”为合作模式的合作农场,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支持,村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后两年,合作农场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合作农场销售额达320多万元,入股村民每亩分红达到了2万元。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加入合作社。截至2021年年底,在蔡甸村,除了几户耕地较远、较为零散的农户外,其余农户均加入了合作社,覆盖率超过了90%。此外,看到加入合作社的“钱”景,周边村子也有很多农户加入了合作社,社员每年每亩的分红都稳定在2万元左右。
“如今的蔡甸村村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可获得分红,到农场务工可领取劳动报酬,一些村民还利用从合作社学到的技术,在家里的‘自留地’种植葡萄,效益同样可观。跟着合作社种植葡萄真正让大家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杨林勇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都“不差钱”,绝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了离原来村子几里外的“新村”,那里地势更平坦、交通更方便,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买了轿车。目前,蔡甸村还开辟了村后的荒山种植软籽石榴、酿酒葡萄等经济林果,并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农民技术培训中心、果汁果酒生产线等,不断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成功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宏源合作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社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15户发展到现在的1272户,社员种植的葡萄面积达10000多亩。2019年至2021年,宏源合作社连续3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
蔡甸村的美丽“蜕变”只是宾川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宾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以葡萄、柑桔为重点的水果32.6万亩,培育农业产业化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认定家庭农场161户、现代农业庄园26个。全县规划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1个精品示范村、81个美丽村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2021年,全县90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总收入1245.14万元。下一步工作中,宾川县将紧扣“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抓实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抓实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抓实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