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生态底色绘画卷 魅力永平展新姿

——永平县打造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纪实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17 08:21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博南山之麓,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风生水起;银江河之畔,生态文化新城正在崛起。行走在永平县,满眼绿水青山、处处“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近年来,永平县充分发挥“绿色食品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压舱石”作用,拿出“在峡谷中求生存,在悬崖上谋发展”的决心和勇气,围绕核桃、生态茶、中药材、肉牛等高原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优势产业乘风破浪

“我家有核桃树400多棵,村里正在打造国家AAA级景区,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永平县龙街镇普渡村十字口自然村村民赵玉龙说。

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58.7万亩,其中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有56个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超过10亩,已完成核桃有机基地认证102万亩。2021年,全县核桃挂果面积155.79万亩,干果产量15.2万吨,核桃种植面积、干果产量、产值居全州第一,干果产量居全省第一。永平县先后获得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核桃商贸集散第一县等称号,今年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坚果)特色县。

永平县按照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 ,以品牌建设为导向,以现有的“果亮”“木元小镇”“红喻”等品牌为基础,积极争创省级“十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传统产业蓄势扬帆

“以前茶叶价格低,我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在外打工时,我带出去的茶叶很受欢迎,我就决定回到村里继续种茶,现在每年卖茶收入有十多万元。”水泄乡狮子窝村大河沟自然村茶农施学义告诉记者。

“专家认为,我们狮子窝村的2999株古茶树是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成色最佳的,我们引进三家企业进行茶叶收购、加工和销售,去年销售收入达680万元,实现了‘茶在山中育、山因古茶美、农因古茶富’。”水泄乡乡长常建福向记者介绍。

曾经,永平县茶产业没有影响力,整个产业链持续低迷。如今,品牌助力,越来越多茶农和茶企回归茶业生产端。永平县围绕“建基地、扶龙头、强加工、兴科技、创品牌、拓市场、展文化”的总体思路,以推进“一园三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永平高山生态茶品牌”,力争到今年年底,建成高山生态茶基地10万亩,建成规范化初制所15个,建成精加工生产线5条,实现茶叶年产量2500吨以上、产值3.7亿元以上。

通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增长力量,永平“绿色食品牌”打造千帆竞发势如虹。

加工贸易风生水起

今年1月,永平县博南工业(物流)园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永平核桃产业示范园区”,是云南省唯一一个以核桃命名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

博南工业(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3.49平方公里,按照核桃交易初加工区、物流仓储区、林产品精深加工区进行布局,目前已完成一期开发5.3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核桃交易加工、物流仓储为主的工业(物流)园区。

永平县以企业带动为突破口,强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先后引进了云南农垦集团、北京强佑集团、云南凯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到永平投资创业。博南工业(物流)园区现入驻各类经营主体29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同时,瞄准滇西和南亚东南亚两大市场,构建智慧物流产业链,努力将博南工业(物流)园区打造成为滇西重要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