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向淑琴
近年来,鹤庆县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产业联动、产业转型,全力答好“绿美云南”鹤庆答卷。
以湿地修复为抓手
推动生态复苏
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成立县级河长制领导小组,设置24名县级河长、70名乡镇级河长、650名村组级河长,配备60名专业河道管护巡查员,开展河湖卫士App常态化巡河。
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制定实施年度河长制工作要点及《鹤庆县长江水系保护治理战实施方案》《鹤庆县清河行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鹤庆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投入4亿多元资金,实施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项目,退出东草海范围内1170.63亩鱼塘和191.81亩围垦耕地;制定《云南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废弃物清运、科研监测、河道生态疏浚、湿地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建设。
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实行禁渔期制度,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内黑龙潭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以上,仕庄龙潭、清水河、五龙河及南部、中部湖区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草海湿地生态得到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目前,草海湿地共有湿地植物44科12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鸟类19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3种)、哺乳类动物10种、两栖类动物11种、爬行动物11种、鱼类20种。
以园林建设为契机
建设绿色家园
科学规划,夯实建设基础。成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鹤庆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充分挖掘县城建成区可用于实施绿化项目的土地资源,并保障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资金。
扎实推进,增强建设实效。实施黄龙潭南岸绿化、县城门户形象提升、月亮街等工程,城市绿地率达38.27%;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增加绿地的植物种类和配置层次,丰富绿地乔木灌木的配比,相继建设了黄龙河带状公园、菜园河滨公园、四喜河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达13.1平方米,公园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1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84%;“见缝插绿”,建成14个口袋公园;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按照林荫路建设标准,实施了兴鹤路、建设路、田屯路等一批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79.03%,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5.84%;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樱花湖公园等资源,建设改造了一批城市绿道;实施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工程,成功创建56家省级、县级园林小区和单位,绿化成效逐年提升。
以绿色发展为载体
推进乡村振兴
紧紧围绕《鹤庆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和《鹤庆县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鼓励广大农户在漾弓江两岸300米范围内种植蚕桑,形成重点流域保护的天然缓冲带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探索实施桑果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打造漾弓江流域绿色观光休闲带;发挥金沙江沿线水果品质上佳的优势,打造金沙江流域高品质热带水果发展经济带;引导农户在草海及草海湿地周边发展藕(稻)鱼立体种养和水生蔬菜、传统稻谷种植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草海湿地生态区;在坝区发展蚕桑、生猪、蔬菜、藕鱼立体种养等产业,建设12万亩平坝现代农业区;依托部分乡镇山地资源,发展以奶牛、生猪为主的产业,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建设15万亩山地牧业发展区;发挥县内高寒山区海拔高、病虫害少等优势,重点发展以当归、附子、重楼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兼顾发展马铃薯种植和林下生态养殖,建设5万亩高山药材种植区。
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了西邑镇乔仁甸自然村、草海镇新华村、松桂镇勤劳村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