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绕三灵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21 08:22

参加活动的群众在大理市喜洲镇河矣城村对歌。 (图片由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提供)

□ 张云霞

绕三灵是大理市规模大、参与群众多、活动时间长、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从农历四月二十二起,至四月二十五结束,地点主要集中在大理市大理镇、银桥镇和喜洲镇。四月二十二,主要停留地有大理古城城隍庙、小邑庄玉案祠、龙凤村洱水祠;四月二十三清晨集中,在城隍庙送金姑,然后经崇圣寺三塔、喜洲镇朝阳村本主庙(南朝),到达庆洞村神都本主庙(北朝);四月二十四,集中在河矣城洱河祠;四月二十五,往南返回的群众从喜洲镇河矣城村出发,到达银桥镇马久邑瓦登坪行宫、保安景帝庙,最后回到各自村落的本主庙中,祭拜之后才算结束。参与活动的群众范围广泛,包括洱海周边的大理市各乡镇,以及巍山县、洱源县、鹤庆县、剑川县、宾川县等地的群众。

绕三灵活动参与者多数以村社组织为单位,以手持神树的男女二人为领队,组成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不等的队伍,参与者祈求清吉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绕三灵活动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社稷神”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早期绕三灵活动的史籍资料记载缺乏,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有关活动的记录、诗文逐渐增多,杨琼、马恩溥、段位、赵来五、李燮羲、赵甲南、阿允赵等人都有相关的内容。

近20多年来,关于绕三灵活动的研究成果较多,如今还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国外学者调查研究白族文化的重要案例课题之一。

绕三灵活动涉及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具有非常明显的集体记忆特征。活动围绕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物展开,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围绕着这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家族,甚至是王族联姻讲述,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区域内部的人们年复一年地开展着这些民俗活动,将区域内部的各村落群体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民俗活动的系列仪式,达成区域内部人们的相互认同,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坝子社会。活动不仅仅是民间集体记忆的再现,对和谐村落社会关系、活跃村落社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是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展示、交流、传承和发展的大舞台。

2006年5月,白族绕三灵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月,赵丕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俗类白族绕三灵项目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目前,赵彩庭为民俗类白族绕三灵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成为民俗类白族绕三灵项目州级非遗传承人,毕志明、赵树珍、李启道为民俗类白族绕三灵项目县级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