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苏云慧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方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出台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理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十来年,我州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登记和注销更加便利。通过推行全程网办、设置综合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并联审批,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耗时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州级、大理市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及邮寄营业执照服务。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省、州、县三级联动网办”,全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由改革前的平均258.5天压减至50个工作日内。
用电用水用气服务稳步提升。全面推行“互联网+供电服务”,实现用电业务全部线上办理。2021年,大理州用水用气报装及改造时间分别为1.43和2.44个工作日。
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将规划用地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2个,办结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全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开辟重点工程项目“绿色通道”,保障全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点产业用地。
不动产登记便利度逐步提高。十年来,州、县两级相继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压缩不动产登记流程和步骤,全州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压缩到3个、1.5个工作日,查封、注销、异议登记即时办结。12县市全部上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推出《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搭建“银税互动”信息共享平台。十年来,通过“银税互动”共为小微企业贷款5.59亿元。
获得信贷质效得到提升。建立“线上+线下”“现场+非现场”多种形式的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大对生态环保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开展绿色信贷创新,截至2022年6月,全州绿色信贷余额294.0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开。十八大以来,大理州建成12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由现场开评标转变为网上开评标,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实现州县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与国家和省互联互通。
创新环境持续向好
十来年,我州创新环境持续向好。人才引进和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构建出独具大理特色的“1+29”政策体系;推行党政储备人才引进计划,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行“白州惠才卡”,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12个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优化。成立云南省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大理站)、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服务站,为人才及其团队提供创业创新资金补助、办公场所免租等服务。
创新创业平台全面建立。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业团队,激发全州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州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个。
政务环境明显提升
十来年,我州政务环境明显提升。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八大以来,建成14个州、县市、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1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15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
政务服务效能更加优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并向“网上办、掌上办”拓展。2021年全州政务服务年度办件802.63万件,较2012年增加472.8万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021年接听群众来电12.39万人次,较2012年增加8.04万人次。
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建立。目前,州政府门户网公布了41个州级部门行政职权共5851项,涉及责任事项共45020项,追责情形共43685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十二五”期间,州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75项,全州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十三五”期间,州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7项。2021年州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7项。
法治环境日益规范
十来年,我州法治环境日益规范。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操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调研,为大理州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做前期工作准备。
监管效能全面提升。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了监管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
纠纷化解机制逐步健全。全面推进民商事案件多元化纠纷机制创新和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推行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等电子诉讼平台建设。目前,建成1275个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与民营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服务事项在网络平台一站式办理。
法治宣传不断强化。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内容,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知识产权保护、外商投资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服务更加多元。搭建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的对接平台,整合全州56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100余名优秀律师服务团,为有需要的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人文环境更加友好
十来年,我州人文环境更加友好。沟通反映渠道不断增强。健全畅通高效的投诉举报受理服务渠道,推行州委主要领导“双月茶叙”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听取意见建议,着力解决营商环境领域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日益改善。全州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切实提升,积极做好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异地就医更加方便,目前已开通跨省门诊慢特病结算定点医药机构201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全州建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57个,覆盖率达10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2020年,建成“信用中国(云南大理)”网站。同时,与国家同步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帮助更多失信主体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惠企政策服务初步形成。在州、县(市)、乡镇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131个,全州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已初步形成助企惠企政策清单。
数说巨变
十年来
全州建成14个州、县市、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1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15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
全州建成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全州建成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75个。
全州建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57个,覆盖率达100%。
统筹:赵正琳 黑毅鹤
策划:施贵兴 刘 颖
朱 蕾 苏云慧
绘图/版式:何俊倬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