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唐卫彬 李鹏翔 王自宸
“快看,好大一家子江豚!”
9月20日中午,长江江豚科学考察船缓缓驶入湖北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站在甲板上瞭望观察的科考队员戴年华激动地喊出声来。
顺着戴年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粼粼碧波中,好几头长江江豚正迎浪嬉戏。它们时而跃水翻腾,时而喷水换气,几头幼豚绕着母亲在水中游动,如影随形,其乐融融。
戴年华说:“这群江豚中有3头幼豚,它们出水很高,皮肤也光滑,说明身体很健康。”
“长江江豚是反映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客观、最敏感的指标。”长期从事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告诉记者,长江湖北段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除了在宜昌水域常年活跃着一群长江江豚外,2020年至今,武汉城区江段也出现长江江豚超过20次、近210头次,‘江豚逐浪’正成为长江沿线许多城市的一道风景。”
顺江而下约30公里,是长江左岸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沿江码头,记者远远就看见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红字标语。近旁约1公里长的沿江景观带内,午饭后的人们正三五成群散步、聊天。飘落的银杏叶、弥漫的桂花香,让人倍感惬意。
“你说这里美不美?”园区职工宋桂生笑着搭话,“说我们的工厂像大花园,一点都不夸张吧?”宋桂生向记者介绍,这里曾是临江而建的化工厂房和货运码头,以前管道纵横、罐塔遍布,后来全部拆除搬迁,退让出来的800多亩土地栽上了树木花草。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认识到保护长江母亲河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兴发集团总经理袁兵说,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交上一份合格的绿色转型答卷。
走进园区有机硅材料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切割打包硅胶产品。车间空地上,一箱箱成品整齐摆放、等待装车。
记者了解到,生产有机硅的原材料大多是化工产品的污染物、副产品。通过循环化改造,园区内企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8%,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0%。
按照循环发展思路,兴发集团投身新材料发展赛道,培育出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绿色生态除草剂三大核心优势产业,绿色动能生机勃发。
随着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不断推进,湖北各地传统化工“离江而去”,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沿着滔滔江水继续向东下行,记者来到位于黄石大冶的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产业园。这里,火热的建设现场与红火的生产车间交相辉映。
“我们生产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最终被加工成新能源电池,应用到动力、储能等诸多领域,这为降碳减排以及清洁能源技术广阔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外联总监汪启胜介绍,“近年来,公司聚焦‘含绿量’‘含新量’更高的新材料的研发,着力促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打造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全流程创新链条,为建设美丽长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过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湖北担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的特殊使命。近年来,陆续“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一口一策”全面整治12480个江河排污口,取缔码头1810座,沿江造林绿化84万亩。截至2021年,湖北实现全年生产总值由4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突破,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190个国控考核断面(水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全省1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7%。
[据新华社武汉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