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州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州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州委、州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高质量的建议。2022年,州人民政府共承办州人大代表建议339件、占建议总数359件的94.43%,其中:工交财经类78件、占23.01%,规划建设类51件、占15.05%,环境资源类49件、占14.46%,农业农村类72件、占21.24%,司法人事类9件、占2.66%,文教卫旅类77件、占22.72%,其他3件、占0.89%。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牢固树立“办好代表建议,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目前,由12个县市、39个职能部门办理的339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复,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在州政府督查室的大力支持下,本报选择部分建议及答复进行摘登。
推进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〇 何建群、张冬梅、陈学辉、铁余斌等代表提出“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构建秀美田园”的建议
大理州农业农村局答复:近年来,州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每年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州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统筹兼顾抓落实。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情况。一是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监测调查和回收处置试点工作。2019年8月,全州共安排6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监测调查点开展监测调查;选取全国产粮大县洱源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宾川、弥渡作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县。二是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2021年全州通过农药大包装回收再利用、制成其他塑料制品、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179.37吨。
二、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情况。2021年争取省级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示范县建设资金30万元,分别下达大理市和祥云、宾川、弥渡、巍山、洱源、鹤庆等县,除祥云县项目被整合外,其余6县市通过项目引导主体开展包装废弃物回收。
三、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加大宣传监管力度,推进农膜产品标准化。通过科技“三下乡”、“三区”服务和科技特派员,加大新修订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宣传推广,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到农资销售市场、门店宣传推广使用国家新标准农膜,严禁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农膜产品。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支撑。依托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农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推进农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通过行间覆膜、合理轮作、立体种植,减少农膜覆盖,提高农膜的回收率。三是发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烟草企业认真履行“谁使用、谁回收”责任,建立废旧农膜回收机制,全州烤烟种植面积48.18万亩,每年可回收残膜4356.95吨,废旧农膜回收率100%。2021年全州农膜使用面积820541.6亩,使用6181.1吨,回收5193.57吨,回收率达84.13%。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〇 施光菊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大理州农业农村局答复:
一、切实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一是扎实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规划。高质量编制印发《大理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州农业农村局已编制印发《大理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将休闲农业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百亿元级重点产业,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工作。
二是加大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重点规划实施洱源县凤羽慢城农业庄园·乡愁公园、宾川县杨柳村乌龙坝高山草甸生态旅游示范区、永平北斗“三秋田”生态农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龙门“世外桃源”生态旅游建设项目、龙门乡“锦绣梯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等项目,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部门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功能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洱海保护、引入城市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要素,适应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趋势。全州累计培育认定州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21个、示范企业17户。
二、切实抓好各环节融合互通
推动县市文旅产业差异发展。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促进大理各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培育成具有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功能的文化产业和促进以洱海流域为代表的生态恢复保护和提升优化的生态产业。统筹考虑各县市资源特色、地理空间、发展潜力,对各县市旅游发展进行差异化分工,减少各县市竞争,形成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产业结构,最终形成全州乡村旅游空间发展合力。比如,永平县可发展美食体验、休闲度假、文化探秘、生态康体等乡村旅游产品。
三、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推进景区升级发展。推动大理A级景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升级。推进景区市场化进程,培育知名的旅游景区管理公司或景区管理集团。
二是推进特色旅游村与旅游名村建设。推进古生村、才村、曲硐村、诺邓村、东莲花村等旅游名村建设,重点推动民族工艺、乡村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体验、传统节庆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乡村旅游消费的规模扩容与满意度提升。
三是加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大理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优势,重点培育温泉康养、温泉美容、温泉度假等重点项目,打造温泉养生新业态;突出自然、生态、小体量、低密度,建筑物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培育共享住宿、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电竞酒店等住宿新业态,满足游客多层次住宿需求。
四、切实加强宣传推介
一是加快新媒体营销矩阵建设。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新媒体营销,根据大理旅游营销特色和动态,开展季度、节点创新营销、全媒体营销、海外推广等。
二是强化主题营销、节庆营销。着重打造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如三月街文化旅游节、石宝山歌会、巍山美食文化节等。新开发一批主题化、品牌化的新节事活动,突出旅游节庆的地方性、文化性、民俗性,做到“月月有节”。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〇 字丽先代表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大理州教育体育局答复:多年来,全州教育体育系统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指导和督促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州属各大中小学校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深化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一是课程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二是整合专业力量开展教育。依托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医师平台,组建了大理州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先后深入12个县市和州属学校,为1.7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对其中的357人次提供了现场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志愿服务队共在漾濞县中小学开展震后心理疏导培训20场次,惠及师生1.3万余名。同时,对洱源县30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了“阳光心理、筑梦未来”活动。三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2021年底至2022年初,州教育体育局委托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分别深入12县市36所中小学校,对4万余名中小学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四是依托专业平台开展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免费优质资源,组织师生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增强面对挫折、处理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能力,走出心理困境。
二、盘活编制资源,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州中小学共配备心理健康兼职教师3236人,专职207人,专职教师配备率为18.67%,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为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师业务素养,2020年以来,州教育体育局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达2260余人次。同时,州、县教育体育部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 提升生命价值”主题班会和教案设计征集活动、“立德树人·从心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课赛。
三、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州共建设达到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的心理辅导室146个,其中县级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3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四、心理测评全面启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向好。截至目前,除漾濞县和剑川县外,其余10县市已全面完成测评工作,测评学校和参与测评学生分别占81.42%和77.42%,测评结果总体情况呈向上向好态势。
加大鼓励民间场地转化为停车场
〇 李珍代表提出“关于加大鼓励大理州民间场地转化为停车场”的建议
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答复:
一、全州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全州累计建成城市道路长度940公里、道路面积1750万平方米,城市桥梁151座(立交桥7座)。2019年,全州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23公里,新建桥梁2座;2021年,全州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28.29公里,城市路网密度和通达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科学设置交通设施。增设人行道护栏、道路隔离栏,减少行车干扰,提高道路安全性。完善人行天桥等过街通道建设,提高路口路段通行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全州12县市共规划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344个,新增停车位66731个。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停车资源,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至2019年,全州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78个,新增车位11638个;2020年全州新建18个城市公共停车场,涉及车位2500多个;2021年新建11个城市停车场,1491个车位,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三是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至2021年,全州创建美丽村庄179个(省级30个、州级37个、县级112个),争取到省级奖补资金2050万元,用于包括停车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巩固提升。
二、大理市工作实绩
大理市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加快静态停车场建设和挖掘,科学划定街面停车泊位,推进建设了一批停车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截至目前,大理市共建成综合交通枢纽2座、隧道1座、人行天桥4座、新建停车场3座、开放停车泊位5127个、搬迁市场2座、搬迁合并客运场站2家、优化改造市政道路8条。
大理市不断优化空间资源,利用空闲厂区、边角空地、待建土地、未移交道路等存量闲置用地加大停车设施建设。一是整合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利用。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将足球场“搬”到了一楼楼顶上,将地下部分改造成地下停车场,最大限度方便广大市民停车;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人防地下室应急公共资源作为平时地下停车场使用。二是建立智能化静态专用停车场。建有大理市荷花智能化立体停车项目、大理河畔人家东杰智能立体车库项目等全智能化立体静态交通项目。三是利用民用场地建设临时停车设施。通过在城市道路外,利用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桥梁投影空间、未移交道路等闲置场所以及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外与建筑物外缘之间的开放式场地设置短期内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四是明确房地产在楼盘开发中按规划比例配建相应停车位。五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停车布局,规划腾退一定比例预留停车场地。六是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城市停车场用地规划。七是城市道路施划停车泊位。八是鼓励民间自有用地临时开放空置场所。九是利用大型商业活动场所开放停车泊位等方式保障广大市民的停车权益。
本版文字由记者马丽芳整理
相关资料由州政府督查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