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丽花
20世纪50年代,电影《五朵金花》的上映让大理和白族走向世界、家喻户晓。今年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再一次让世人深入地领略大理的独特魅力。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文献名邦”“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东方日内瓦”的赞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大理独有的人文魅力和发展优势。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以其不争的“我国古代区域中心、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城市”,列入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使大理素有“文献名邦”美誉。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大理就有古人类繁衍和生活,考古学家先后在苍山洱海地区发现的苍山文化遗址和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两汉时期,生活在苍洱地区的“嶲、昆明”人,开创了大理古代文明灿烂的历史。唐宋时期,在大理建立的南诏政权和大理国,将大理的各族人民统一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为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大理交汇,又是我国与东南亚诸国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保存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大理三塔、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是体现云南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物。据统计,大理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88项。其中,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8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
大理古城格局保存良好,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点。大理古城东濒洱海,西倚苍山,全城呈棋盘式格局,地势西高而东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沐英等平定云南大理后,指挥使周能在原南诏、大理国羊苴咩城范围内修筑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城总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辨,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古街古道遗址。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云南提督府旧址、天主教堂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居民以白族为主、多民族杂居,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乐土。“家家门前绕流水,户户庭前垂杨柳”的空间形态,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丰富的民族特产,传统的街巷格局和民居建筑风格,使这座古城独具魅力,吸引中外游客流连忘返。2020年,大理古城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1年,创建首批国家文旅夜间消费示范区。
历史文化名城与著名旅游胜地大理“以文促旅”“文旅双赢”彰显融合影响力。大理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风花雪月地,玉洱银苍景”是大理最真实的写照。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与优良的自然生态相互依存,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风貌依旧的传统村落,赓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生态。截至2022年底,大理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项,代表性传承人230人。大理三月街、白族绕三灵、白族扎染技艺、白剧、白族民居彩绘、白族三道茶、大本曲、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甲马、泥塑等非遗体验项目,以独有的大理文旅融合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到大理文化体验之中。大理市拥有10个A级景区,其中:大理市崇圣寺三塔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理古城、蝴蝶泉、南诏风情岛、双廊古镇、大理州博物馆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让游客了解三塔的文化、大理的历史;张家花园景区通过“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大本曲、三道茶表演等方式,让游客领略白族建筑文化;蝴蝶泉景区将“阿鹏金花”的白族爱情故事,开放式供游客体验共享;喜洲古镇的商帮文化、双廊古镇的白族民居,这些独具大理文化特色的地域已逐渐成为新的大理旅游目的地。大理的文化旅游正逐渐从原来的参观静态文化经典,开始向互动和融入体验的动态游览转变。
大理是一种生活方式,大理有看不尽的风景、说不尽的故事、享不尽的浪漫。随着名城保护建设的不断发展,大理市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多项桂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夏传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