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跟着奥运冠军汪顺打卡大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0/23 09:02


10月20日,汪顺与桨板爱好者在一起。


奥运冠军汪顺。(摄于10月20日)


兴盛大桥。(摄于10月20日)


洱海生态廊道。(摄于10月20日)


龙尾关。(摄于10月20日)


10月20日,汪顺给粉丝签名。


10月20日,汪顺在洱海生态廊道骑行。

10月20日,奥运冠军汪顺来到大理,先后在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西洱河和龙尾关与运动爱好者互动,让我们一起跟着汪顺打卡大理。

1994年出生的汪顺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东京奥运会上他夺得男子200米混合泳的金牌。今年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上,汪顺作为亚运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了亚运主火炬,并参加了游泳六个项目的角逐,包括两项个人混合泳和四项接力,共收获4金1银1铜。

洱海生态廊道

洱海生态廊道,是洱海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廊”,涵盖了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涉及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和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

洱海生态廊道宛如一条银带环绕在洱海边,将沿岸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庄、湿地、景观等串成“围绕洱海的一串珍珠”,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串起了美丽的乡愁。

洱海生态廊道串联了洱海周边100多个村庄居民点,沿线独特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韵味相互交织,一幅具有白族特色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沿洱海生态廊道入口阳南溪一路向前,穿过风景如画的三圣岛,在龙龛古渡,看朝霞万丈光、晚霞漫天彩,与爱人互道衷肠、深情告白;在磻溪村S湾,感受别样浪漫,定格幸福瞬间;漫步古生村,领略白族传统村落的乡土气息,追寻记忆里的乡愁;喜洲夫妻树下,作一首定情诗,许下终身的承诺……

洱海生态廊道项目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沿途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突出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客栈民宿借景而生,婚纱旅拍热潮来袭,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洱海生态廊道是大理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也是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数据显示,从2020年9月洱海生态廊道建成投入使用至今,进入洱海生态廊道的居民和游客已经超过1800万人次,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西洱河

西洱河,古称叶榆水、海尾河,俗称洱河,贯穿于大理市区东西,河道全长23千米,天然落差约610米,河口流量约每秒30立方米,是洱海流入澜沧江之河道。目前,西洱河上有龙溪大桥、黑龙桥、美登大桥、泰安桥、兴盛大桥5座桥。

西洱河上游的兴盛大桥是河上体积最大、宽度最宽、跨距最长、造型最精美壮观的桥。兴盛大桥全长305米,桥宽40米,主桥为五跨无推力连拱结构,设计车速每小时40公里。兴盛大桥设计精美,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又具有当地特色。大桥结构体系轻盈,如丝带横跨西洱河之上,桥体采用白色石材整体装饰,使整个桥体色彩洁白如雪。细部装饰采用了白族扎染和木雕中的吉祥图案,通过精湛的装饰工艺,展示了当地人灿烂绽放、绚丽多姿的幸福生活,也巧妙地将大理“风、花、雪、月”四景的浪漫暗藏其中。作为大理二十九个最佳爱情表白打卡地之一,兴盛大桥常年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拍照留念。

西洱河兴盛大桥西侧,河水清冽、风景优美,两岸杨柳依依,加上大理四季如春的气候,这里是游泳爱好者和桨板爱好者的乐园。尤其到冬季,两岸仍花红柳绿,水面上沙鸥翔集,泳者劈波斩浪,与鸥共舞,游尽湖光山色。

在兴盛大桥南侧,是大理州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1月,是云南省第一家建立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布局为一进四院,建筑样式为仿唐式古代建筑与白族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相结合。大理州博物馆是大理历史和民族文物收藏中心,目前藏品总数为16433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95余件。藏品种类由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南诏大理国佛教文物、民族文物、碑刻、革命文物等组成。

龙尾关

“龙尾城”的“龙尾关”是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罗阁从现今巍山的“巄屿图城”迁都“太和城”后,延至阁罗凤立位,又筑了“大厘城”(今喜洲)及上关的“龙首城”、下关的“龙尾城”,派兵在上、下两关驻守拱卫国都;建“龙尾城”时,根据“龙尾关”在北,苍山从北至南,山势北逆转,如游龙掉尾,故命名为“龙尾城”。

龙尾关和中丞街是下关的古城区,位于大理市西洱河黑龙桥北面,现存有古城楼、古街、古巷、古泉、旧民居、古树、文庙……

循着寿康坡往老街走去,一股治愈人心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个老店都有它的故事,每种食物都藏着别样的欢喜。

龙尾关所在的龙尾城遗址是南诏古城遗址,南诏王阁罗凤所筑,西起苍山斜阳峰,东至洱海滨,顺西洱河北岸而筑。中部黑龙桥一段有一座方城,南城门位于黑龙桥桥头,现存的寿康楼就是原北城门。天生桥南建有石栅子作出入关口,故这里有“三步两座城”之称。龙尾城大部已毁,现仅存寿康楼和西部一段百米城墙,残高不到一米。

龙尾城历史上是南诏、大理国的南大门,是重要古城遗址,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墙东以打渔村为界,南以西洱河为界,北以城墙北10米为界,城楼以东西各20米,南北各1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城楼四周外50米为界。

本报记者 苏云慧 马丽芳/文     夏传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