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巍山县: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9/24 09:33

9月18日,巍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范云良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巍山经济社会发展、创优提质、农村公路建设、就业服务等情况进行介绍交流。

抓实各项措施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巍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范云良介绍,今年以来,巍山县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稳中求进,推动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增长动能加快转换、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推动经济稳进提质。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年度任务,制定创优提质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5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具有特色亮点的重点工作开展创优提质,统筹打好“八大攻坚战”,建立完善工作推进和调度机制,整体推进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19亿元;1至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亿元。

二是项目促进发展提档。围绕优化审批服务、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持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创优提质,促进基础设施完善、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共谋划实施176个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交通项目11个,完成紫金乡三级公路收尾,青华乡三级公路加快推进,硬化自然村道路39条,实施老关巍路修复、生命安全防护、危桥改造等项目;谋划实施水利项目14个,梨园河水库、庙街河水库、白奶水库等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集镇、农村人畜饮水和生活生产供水,农业灌溉供水等能力;谋划实施城建项目17个,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网更新改造、县城绿化美化、停车设施完善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县城品质;谋划实施能源项目15个,把山区荒坡的光能汇聚成电能,惠及群众,持续完善县城充电设施建设,方便群众用电;谋划实施农业项目34个,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工业项目20个,促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文旅、教体、卫生等项目分别14个、22个、5个,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保障能力。

三是做优高原特色农业。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持续巩固,完成小麦、蚕豆等小春粮食作物生产15.65万亩,完成水稻、玉米等大春粮食作物播种29.36万亩。种植烟叶5.77万亩,获评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烟区”。深化柠檬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香水柠檬产区”,预计至9月底,柠檬鲜果产量将达9250吨,农业产值达1.52亿元。上半年肉牛存栏10.02万头、出栏3.31万头、牛肉产量4168吨,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居全州第1位,肉牛综合产值实现9.11亿元;与云南卓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万头肉牛(乳肉兼用)养殖牧场项目框架协议,已进场施工。持续推动核桃、玉米制种、贡菜等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2.03万亩,发展贡菜0.82万亩,完成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种植3.06万亩。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4.62亿元。

四是加快工业转型发展。服务好243家工业企业,云南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云南省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在库23家规上存量企业扩大生产,全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达规企业申报1家,力争年内再完成升规3家。发挥巍山“云药之乡”资源禀赋的优势,依托上海医药集团、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年产2000吨优质中药饮片、速溶普洱茶生产线,启动巍山县生物制药产业园(一期)7栋24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建设,打造巍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挥巍山滇西肉牛、核桃重要贸易集散地和柠檬等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柠檬产业园区(一期)新建标准化产房5600多平方米,大理宇恒时代创业园已经完成(一期)14000平方米标准化产房建设,拓丰朴道健康科技集团启动新建3栋13600平方米钢结构标准厂房、推进在建1栋3300平方米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厂房,打造滇西高原特色农副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推进石岩村锑矿、扎村金矿等项目,积极探索矿冶开发建设新思路,做强资源经济。积极申报巍山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年内通过认定。

五是做强文旅促进消费。围绕争创云岭旅游名县、文旅强县的目标,持续开展巍山古城5A级旅游景区创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模式,争创南诏古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推进大仓烧烤城项目。抢抓“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融入苍洱旅游核心区,加强与大理市协作联动,吸引更多游客。着力培育文旅新业态,以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载体,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把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保持消费快速增长势头。成功举办巍山小吃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引流成效明显,游客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实现量效齐增,1至7月接待游客数同比增30.3%,旅游总花费同比增101.5%,通过移动大数据分析,省外游客占比达54%。

六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就业服务更加深入,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03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7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等系列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7万人,实现年劳务收入39.8亿元。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19个,三类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9.86%、雨露计划毕业生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监测对象、搬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24%。统筹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全县6个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创建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村68个;县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云南省“百县工程”,大仓中心卫生院晋升为二级综合医院是全州首家二级乡镇卫生院,连续两年上榜全国500强乡镇卫生院;36个省、州卫健领域专家工作站落户巍山,10家乡镇卫生院均建成慢病管理中心,均设置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成老年友善医院14家、托育机构11所、医养结合机构1家。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北街、日昇两个“老年幸福食堂”正式投入运营;建成投入使用骨灰堂2个,建成乡镇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15个,建成林地墓地复合利用试点公墓2个。

破解农村公路硬化难题,方便群众出行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巍山县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访谈中,巍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柳艳梅介绍了巍山县破解农村公路硬化滞后问题的四个方面措施。

算好发展大账,有效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愿、民主决策、村级自建方式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以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村子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坚定了群策群力建设家乡的信心。

选好领头雁,把建设过程转变为“造血扶智”过程。在项目实施中,优先将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组长确定为“施工队长”,进行重点培训,在宣传发动、筹资筹劳、施工组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吸纳群众参与生产建设的同时,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建设的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力争做到项目实施一个村带动一片人,为以后就业创造新渠道,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能力,解决群众长远生计。

创新投资模式,降本增效建设“民生路”。实行“财政奖补+群众捐资筹资+投工投劳”建设模式,平均每公里成本约为35万元,较以往方式招标70万元每公里算,节约了资金4000多万元,起到了花小钱办民生大事的效果,乡村和群众建设意愿强烈,积极性高。

明确职责,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融一体发展。完成建设后,组织引导群众在公路沿线栽种本地的绿化树,管养任务明确到户;公路管理和养护纳入村规民约,使养路、爱路、护路的意识深入人心;村组干部根据公路的实时路况,及时组织发动群众对公路进行养护,互相监督并及时劝阻侵占路产路权行为,实现了乡村道路乡村管养,农村公路综合治理体系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巍山县39条山区、半山区大自然村121.47公里唯一进村道路,全部采用“党建引领、群策群力”的模式建设,目前已完工20条、在建15条,正在筹备开工4条。

就业服务“零距离”,岗位送到“家门口”

巍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熊富源介绍,巍山县组织实施就业“幸福驿站”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居民“就业难”问题,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

构建“党建+就业”工作机制。发挥已经建成的零工市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激活基层就业服务潜能,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持续发挥“巍山乡厨”国家级劳务品牌的带动效应,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劳务合作社”组织体系的优势和作用,乡镇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每个村(社区)明确一名村(社区)委员负责就业工作,明确服务责任、细化服务事项,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形成技术上相互交流、工作上相互帮带、生活上相互关心的“一家亲”氛围。

加强就业“幸福驿站”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建成的零工市场的设施设备,在庙街镇振兴南路零工市场配套建设宿舍、食堂、洗浴室、观影室等设施,为入驻“幸福驿站”的务工人员提供便利的吃、住、娱等生活保障;做好零工市场周边秩序整治,引导零工人员进场应聘,用工主体进场招聘,统一购买工伤保险;将县客运企业纳入服务网络,上下班专车接送;打造提供吃住行一体、工作培训兼顾的综合保障平台,实现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巍山县东莲花美食文化旅游创业园“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设立“东莲花就业创业幸福驿站”,依托巍山县浦汇桑梓省级返乡创业园,设立“浦汇桑梓就业创业幸福驿站”,在园区内开展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办理等工作,为就业创业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劳务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种植基地+家庭式务工+产业工人”的就业模式,设立小密习、紫金、永利等零工驿站。依托“互联网+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在手机端和服务大厅LED屏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等,通过企业“按需点单”、平台“精准派单”、工人“积极接单”的方式精准服务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培养技术型、人才型的务工人员。在就业“幸福驿站”开设“务工人员大讲堂 ”,分别由人社、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重点围绕安全生产、种养殖技术、就业创业政策、新时代农业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应急科普、劳动合同知识对“幸福驿站”务工人员进行培训讲座,每年开展大讲堂培训活动12期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取证培训1000人以上。

持续推行“馨安工程”。深化“馨安工程”党建品牌建设,结合群众会议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老弱群体实行挂、包、帮,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10个乡镇对接开展服务活动,定期到挂包家庭送政策、帮解困、助医疗、扶就学、促生产,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杨磊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日报》5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