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7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洱源梅城石塔

⇧ 苍洱漫谈  ⇨洪永忠 ⇨大理的塔

梅城石塔,位于洱源县三营镇梅城村金鳌山,石塔共三座,属洱源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城石塔,为天然石灰石就山势雕刻而成,中塔高130多米,六级层次分明,依山而成,风格独特,气势宏伟。据《云南通志》记载:石笋三峰如矗,浮图高十余丈,层次分明,凌空口削。又据《康熙鹤庆府志》载:梅城石塔……上有三石塔,负山屹立,本丰而末锐,四口方正无攲斜,色类丹砂,窿然中立者高百尺许,宽约有三丈许,为左右翼,中空如屋,游人从中空处板援而上,至顶平厂如文室,可坐六七人,洞穴俨如窗棂,下视梅城如尘白云上,冷然若仙也。清代,三营镇属鹤庆府的管辖范围,“梅城石塔”也成为著名的“鹤阳八景”之一,在《康熙鹤庆府志》中有详细记载。梅城石塔开创了大理地区“塔”建造的新纪元,是白族先民把建筑与自然融合的独特创造。

从三营镇往西行约5公里,就到了梅城村,梅城村因为盛产梅子,“梅几三百余株,环列成城”而得名,梅城石塔就突兀在梅城村后的金鳌山上。也许被塔的固有形象禁锢,经过当地人指点,我和前往考察的同伴才看清了梅城石塔的面貌。梅城石塔应该是山崖经过数万年雨水冲刷而成的酷似塔型的巨大岩石,一些地方经过人工雕琢,成为了大理地区依山势而称谓的唯一石塔。石塔以中央130余米高的主塔最为形象,塔形丰满粗壮,立体感突出,从下而上依山势而逐渐收缩,并在岩石上形成自然的分层,让人分不清是自然的巧夺天工,还是我们祖先的人工雕刻。多年以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还专门向洱源县文物管理部门征询过梅城石塔的影像资料,可以看出梅城石塔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

沿着还没有完工的大丽高速公路向上攀登,路程尽管只有几百米,但荆棘丛生,刚下过雨几乎没有道路的山坡异常湿滑,我们好不容易到了石塔的下端,找到了镌刻有“洱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然后,我们试图再往上攀登,但是已经找不到路,最终我们只好余游未尽地小心返回。

在梅城村的村中央,我们询问了几位正在聊天的老人,老人们说,这石塔说不清有多少年了,只保留下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观音老爹和观音老母分别在大理和三营雕刻三塔,说好谁先雕刻好,谁就可以决定白子国的都城的位置,结果观音老母用砖和土先建成三塔,而观音老爹只雕刻完梅城石塔的主塔,白子国的都城就建在了大理。观音老爹只能悻悻地离开大理,梅城石塔也就只有孤独地留在了梅城村。由此,我忽然想到,其实大理保留了太多的观音老母的故事,有“负石阻兵”、有“观音服罗刹”、有“观音古市”、有“观音会”、有“观音塘”等等。或许,这是佛教在传入大理后被大理文化改造的一种印记;或许,这又是我们祖先对宽容、慈祥、美好的一种理解;更或许,这是大理地区对女性的一种独特尊重。这样想着,我们已经离开了梅城石塔,离开了金黄梅子熟透的梅城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广告
南涧县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洱源梅城石塔
佬武人之舞——“鲁辘则”
图片报道
云龙苗族舞蹈及其特点
张英张明曾《言雨》与读者见面
祥云县成立文艺志愿服务团
祥云县文联被评为“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
弥渡县多措并举抓实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