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7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龙苗族舞蹈及其特点

□ 张建平

云龙苗族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能歌善舞,史载上早有男吹芦笙女振铃的记载。苗族“飞歌”享有盛名,其他民歌有古歌、游方歌、龙船歌、酒歌、祭鼓歌、儿歌、跳歌、娣妹歌等,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直箫舞、猴儿鼓舞等。民间传统乐器以吹奏乐为多,打击乐器次之,苗族民间文学主要有诗歌和传说故事。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

流传于云龙境内各地苗家寨的民间舞蹈,属于群众自娱性集体舞蹈,多与苗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内容有表现生产劳动的,如“洗布舞”、“洗麻舞”、“转磨舞”等;有表现生活习俗的,如“探亲舞”、“赶街调”等;还有表现男女青年追逐玩耍的“背合背”、“踢脚跟”、“串花园” 等。

舞蹈进行时,由一人领头吹奏芦笙或直箫,舞者围成圆圏,逆时针方向转动,后者可随时加入。一般情况下,舞蹈是按不同名称的舞蹈及动作连接起来跳的,如从“甩手舞”开始,紧接“拍脚板”、“里拍外拍”、“踝三下拍一拍”、“拉叉舞”、“转磨舞”、“赶街调”、“背合背”、“踢脚跟”、“转身舞”、“转身跺脚舞”、“探亲舞”、“洗布舞”、“大仙人舞”、“小仙人舞”、“三麦斗”,最后是“串花园”结束等。总之,当芦笙或直箫手吹出不同的引调时,舞者就根据音乐变换舞蹈的跳法和动作。舞蹈反复遍数不定,因人、因兴趣即兴发挥。

云龙苗族舞蹈中有很多甩手和摆腰动作,但舞蹈动作的变化主要在双脚的跳、转、跺、蹉、踢、拍脚拍等动作上。舞蹈的基本姿态是:双膝稍屈,臀稍往后翘,微含胸。动律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腰为主动的摆腰,前俯后仰、侧仰,足擦地及蹉、跺、拍脚等动作短促有力,有顿挫感,整个身体随脚的颤动向下压颤,身体下坐时提气。舞蹈中呼吸深、长,双手自然下垂,在两侧划小圆摆动,部份舞蹈双手肘内屈,随脚的动作有节奏的向下压肘。这种舞蹈动律特征的形成,主要受云龙山区地理环境和劳动生活习惯的影响。如: 苗族妇女搓衣洗麻,常习惯于在大石板上以双脚蹉跺;攀山越岭、负重行走时,臀往后翘,背上的背箩不致下滑,还可在途中负重直立小憩。长期劳动形成的体态在舞蹈中反映出来。另外,苗族舞蹈中很多向斜前摆腰、下蹲、摆臀、旋转等动作,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民族服饰的美丽。苗族服饰中的尾饰、白褶裙等,千针万线,制作十分精细,色彩艳丽,图案别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全用手工绣制而成,显示了苗族群众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他们的面貌和风釆,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舞蹈中“摆腰”、“旋转”等动作,可将其尾饰、衣裙完全舒展,充分显示服饰的美观。这也是云龙苗族舞蹈动律特征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还有苗族祭祀性的“大鼓舞”,这是男性的舞蹈,由二人抬鼓,一人击鼓,三人一组,同时蹉脚原地小跳,击鼓者时而击鼓,时而半蹲旋转。这种舞蹈服饰中的尾饰显示出“花苗”不同于其他苗族的服饰特色,尾饰多而长,旋转时如“孔雀开屏”。

云龙苗族舞蹈粗犷大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形式多样,直至今天,依然保留着古朴的山地民族特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广告
南涧县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洱源梅城石塔
佬武人之舞——“鲁辘则”
图片报道
云龙苗族舞蹈及其特点
张英张明曾《言雨》与读者见面
祥云县成立文艺志愿服务团
祥云县文联被评为“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
弥渡县多措并举抓实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