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黼山花体词与白族大本曲

□ 杨中兴

大理市古城文化馆内,收藏着一块用汉字记录白族口语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古碑,因是用“三七一五”(即每四句为一首诗,前三句为七个字,后一句为五个字)的白族民歌体格式写成,人们把这种格式叫做“山花体”,所以又把这块碑叫做“山花碑”。

山花碑原是嵌镶在大理县喜州圣源寺南耳房的墙壁上,碑文竖行十三行,每行四十字,其中第九行为四十一字,因“朝”字抬高了一格,最末一行只有三十九字,全诗共二十首,计有五千二百字。每首诗二、四句押韵,用白族话朗诵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十分铿锵悦耳,婉转动听。

山花碑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大理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大理国时代治化的情况,结尾是作者悲观厌观的感叹。诗中描写大理风光的部分,笔触所至淋漓尽致,把上下两关的险峻,苍山洱海的雄奇以及“钟震神都”、“玉局夏云”、“洱海秋波”、“风花雪月”等名胜古迹,概括得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首纯朴优美的写景诗。此外,歌颂大理国的治化和流露颓废思想的部分,是其糟粕,应持批判的态度。总的说来,全诗一览,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水平,是研究古代白语和白族文学的重要实物资料。洱海,是白族的摇篮,据今在苍山坡陀、洱河两岸所发掘的大量新石器遗址来看,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有白族的先民生息、劳动、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从古代文化的特征来看,受中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较大,汉、唐以来又受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而白族没有创造出本民族的文字,而是借用汉字来记录白语,这即明杨慎(升庵)在《滇载记》中所说:“碑文……稍为删正,令其可读。”石钟键在《大理喜州访碑记》中亦说:“白文就是当时民家人所用的文字,这种文字十之八、九借用汉字,新奇字不过占十之一、二,在语法上则又稍稍有不同,不过是借用汉字来写他们的口语罢了。”在山花碑中,也只有少数几字是汉语里没有的,如“侣”(这),“阿解”(许多)“口欲”(蝉鸣声)等,而且这些文字也不过是作者根据汉字加以增减改出来的。

“山花体”这种白族诗起源于什么时候?徐嘉瑞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认为:“山花体白文诗,其历史甚远,可能导源于唐代,下迄明代尚流行士大夫之间,如杨黼山花诗及杨寿碑等是也,”至今在大理白族地区所流行的大本曲唱本,仍是用山花体这种格式。

大本曲是用汉文记录白族语音的演唱本,又叫做“本子曲”,每遇节日,一人说唱,一人三弦伴奏,其数多为“三七一五”也有“三五二七”或“七七一五”的格式。曲这种文艺形式,在过去被封建的士大夫们所歧视,认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流行于“市井”,一般在官修的“正史”中,很少有它的地位,然而在《五代会要》中还载有《南诏上大唐皇帝舅书》附有转韵诗章,诗三韵,共十联,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最早记录大本曲的史料,收集到的大本曲还有《火烧磨房》(又名《兰季子会大哥》)《摇钱树》《双槐树》《王素玲观灯》《上关花》《鹿角庄》等数十种。

大本曲的唱腔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一般指南腔、北腔、海东腔三个艺术流派;九板一般指平板、高腔、黑净(又名落落板)、大哭板、小哭板、阴阳板等,这是大本曲的主要唱腔;十八调一般指新麻雀调、老麻雀调、螃蟹调、放羊调、花谱调、家谱调、琵琶调、花子调、上坟调、祭奠调、阴阳调、起经大会调、拜佛调、问魂调、思乡调等,这多为民间小曲。大本曲的唱腔悦耳动听,内涵极为丰富,是祖国民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资料。

从明代的山花碑,到今天大理地区所流行的大本曲,都是用汉文记录白族口语的诗曲,其格式多为“三七一五”,由此,可看出自古以来,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云南边疆和祖国内地的思想、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
石头变羊群
张辉《古画赏介50篇》出版发行
鹤庆县白族学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白族文化研究
州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举办迎新年音乐会
图片报道
全省非遗田野调查业务骨干培训班在云龙举办
杨黼山花体词与白族大本曲
平川唢呐调:一把唢呐吹奏出人生百味
祥云县城乡互动让群众艺术舞台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