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洱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洱海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4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彝村的梨花与唢呐

□ 李江梅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有言“梨花一枝春带雨”,将梨花的清丽写得格外动人,我也便因这动人的梨花而为梨花般的杨玉环动容。因为,在家乡,梨花是常常能见到的,梨花的白,梨花的香,梨花的清丽,都是随处可见的。她们开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更甚至,她们之前也是漫山遍野的白……梨花开,梨花落,梨子青,梨子黄——一年一度,丈量着流转的时光,丈量着悲欢的人生。每一个花蕾,每一次抽叶,每一痕年轮,都填满了山村悠然、恬静而有况味的生活。

位于罗坪山东麓的大松甸,闻名当知得名于松,后来,却以梅果产业而致富,十几万株梅树间,腊罗人自称“说梅子话,做梅子活,唱梅子歌”。而漫山遍野的梨花,是因腊罗人而开,还是早就绽放在腊罗人到来之前,已经无从知晓。但梨花花开之盛,令人咋舌,梨树长势之随意,又令人羡慕。房前屋后,田间村头,她就站在那里,或曲而蜿蜒蛇行,或直而插入苍穹,仿佛房子只为比出她的高度,庄稼只为衬出她的婀娜,天空只为映出她的洁白。蓝蓝的天际如明镜照出雪白的梨花,红红的土基如晚霞映照着透亮的嫩叶,青青的瓦片如薄雾迷离了枯老的枝条。

千百年来,罗坪山上这世世代代的腊罗人,就是这样耕耘生活的。披上羊皮褂,他们种梨无数,植梅万亩,同样的,也能翻山越岭去学艺。这里不是白族聚居地吗?彝族不是外来人吗?那我们向白族学习就是了。自小就受母舅唢呐吸引的罗凤银,大概就是因此踏上了腊坪哨,开始追寻“唢呐世家”李照明父子的。白天拿羊鞭子,晚上吹调子,一人吹会了,回村教别人,俩人学会了,再教更多人。现在不就是吗?村里男人谁不会两下子,一吹就能拉出个百人团来,那阵势,何尝比不上梅花万亩,梨树万株?自娱自乐地吹吹腔、板凳戏,在唢呐高亢激昂的曲调中,更是传唱了一年又一年。

这个著名的唢呐之乡,而今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花的净白,带着果的酸甜,在唢呐声声中吹出幸福生活新高度……

梨花的白,彝人的淳,大概便是这样炼成的。

于是,我在肃然起敬中,被坚守的意义所感染,又被传承的力量所震撼,当然,对花开花落也不再觉得是无奈的感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洱海
   第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健康
   第8版:汽车
欢度晚年
春日登苍山有感
苍山红梅
红河源之韵
无 题
野鸡坪的狐狸
行于古城春天里
彝村的梨花与唢呐
鹤庆:有水随行的日子
雨湿南山
农忙时节盼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