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来“龙龛古渡”耍吧!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23 09:18

□ 罗武昌

在海西洱海生态廊道9公里处,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网红打卡点“龙龛古渡”,被赋予“苍山为盟,洱海为誓”的“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是大理镇龙龛村委会的千年白族村寨龙下登村的一个海边小码头,又叫“龙龛码头”。

“龙龛古渡”静静地立在洱海边,非常适宜休闲。“龙龛”白族话叫“老库耳”,是龙居住过的地方之意。有位老人告诉我,这地方原来不叫“龙龛”,而叫“李家庄”,是真正的“世隆故里”。相传大理国第十一代国主蒙世隆即景庄皇帝曾在这里生活了8年,得李家庄父老乡亲无微不至的关照。其父劝丰祐皇帝病逝后,蒙世隆继承了王位。为报答李家庄父老的养育之恩,下御诏将李家庄更名为“龙龛”,并赐良田千顷供村民耕种,免除农渔赋税,宫廷所用菜肴果蔬均由龙龛御供,让村民们过上了太平盛世的生活。

老人还告诉我,佛教圣地鸡足山鼎盛时有36寺72庵,常住僧尼3000余人。但七十二庵在鸡足山却少了一庵,那遗失的一庵就是龙下登村的“海晏庵”,是一座雕梁画栋的高大建筑,用金漆勾勒出腾飞的龙,大气磅礴、彩绘照壁,展现了白族建筑的精湛艺术。过去,海西群众都有到鸡足山“朝拜”的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鸡足山举行朝山会期间,村民们无论家里有喜事、好事还是闹心事,除到“海晏庵”诉说外,都有到鸡足山连续三年不间断许愿、了愿、还愿的风俗,以祈求家人平安、风调雨顺、遇难呈祥、万事大吉。村民们拜别“海晏庵”后,都要到“龙龛古渡”乘船到达海东的“天镜阁”,下船后再步行前往鸡足山潜心拜佛。

“龙龛古渡”旧时是船只停靠的渡口,是海西龙下登村去往海东罗荃半岛的必经之路。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现在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地标建筑,类似于白族人家的“照壁”。照壁中央大理石上书有“龙龛古渡”四个大字,照壁左边圆形拱门是“天镜门”,照壁右边圆形拱门是“海月门”。照壁背后,是一条伸入湖面专供拍摄海景的“海舌”,照壁正面则是一个见证“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表白小广场。有几株水杉与杨柳懒洋洋地站立在岸边,又有几株水杉随心所欲生长在湖水里……

或许是先有了“海”,才有了这个渡口。“龙龛古渡”过去是渡人渡物的地方,如今成了心灵栖居的“港湾”。人们来到这里,不管你有没有结婚,都会有想浪漫一把的冲动,去感受一番“表白爱情”的罗曼蒂克。在“龙龛古渡”,你会不由自主地抬起脚,每读一句就走一步,在十八步花岗岩步道上演绎自己爱情的海誓山盟:一步相遇、两步相识、三步相知、四步相惜、五步相恋、六步相爱、七步相伴、八步相随、九步相守、十步白头,天黑有灯、下雨有伞、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往后余生、与你同在!

在“龙龛古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一年四季都是“海晏河清”的美景。在一天里,你可以听风、观海、赏月、看日出;在一年里,你可以春看山花夏听雨,秋览稻浪冬赏叶。尤其冬季,天高云淡,“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飘荡,海鸥在游客的指尖上旁若无人地觅食飞舞,水杉则披上了一件鹅红色的外衣……照壁内外,一步之遥,一侧是诗和远方,一侧是柴米油盐。从外往里看和从里往外看,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梦想和人间烟火在这里交汇。

“龙龛古渡”特别适合发呆,静静地坐着,抑或站着,品一口茗茶,闭上眼睛放飞自己,任凭白云在天上云卷云舒,清风在脸颊上肆无忌惮地乱窜,浪花急急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田野里的青蛙放声歌唱……打开心结,放下执念,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守候一场洱海日出,看水杉红透,倒影重重;或与心爱的人,一起走一走渡口前的十八步花岗岩步道;或抬头看看雄峻的苍山、蔚蓝的洱海,品味一番山海情深;又或在码头边坐等海鸥飞来,拍一张人鸥同框的照片……来“龙龛古渡”耍吧,就一个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