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让徐霞客折枝而叹的三株大理奇花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06 09:22

□ 李宝

大理是花的世界,花成为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来大理时就专门就大理苍山的奇花去探访。结果因为时间原因,他看到三棵奇花,只有一棵开花,其他两棵,让他折枝而叹。这三棵奇花就是位于上关三家村的上关花、位于蝴蝶泉的蝴蝶花树和位于感通寺的龙女花。

“初十日(己卯三月初十日,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农历三月初十日),从其侧(油鱼洞)交大路而西逾坡,不得路。望所谓三家村者,尚隔一箐踞西峡间,乃西半里,越坡而下,又西半里,涉箐而上,乃沿西山南向而趋,一里,渐得路,转入西腋,半里,抵三家村。问老妪,指奇树在村后田间,又半里,至其。其树高临深岸,而南岸半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庙奇树之半,而叶亦差小。其色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之说同;但花开时香闻甚远,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未闻也。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上关以此花著。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花自正月抵二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风色,惟抚其叶辨其叶而已。”

这段文字记述了在农历三月徐霞客离开洱源后,在阴雨天历经跋涉抵达上关,探访了油鱼洞后,一个人深入山峡经“老妪”指路看到上关花的过程。但由于他来晚了,“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风色,惟抚其叶辨其叶而已”。同时,徐霞客也指出上关花是“木莲花”类,这也是与该奇花开花季节也是相符的。

第二天他从住宿地沙坪村去探访蝴蝶花树。这株奇树他早就听说。“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再看他探访蝴蝶花树的过程——“十一日,(由沙坪而南)南二里,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濑根窍而出,清洌可鉴。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燃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他来到蝴蝶泉赏了泉、看到了奇花——蝴蝶花树。但这次他是来早了,这株奇花是农历四月初蝴蝶会时才开始开花。因此,他发出了感叹:“然龙首关南北相距不出数里,有此二奇葩,一恨已落,一恨未蕊,皆不过一月而各不相遇。”最后“乃折其树、图其叶而后行”。

之后,他住到三塔寺,先后游了清碧溪、感通寺、波罗岩之后,去探访了龙女树。他还提到当时感通寺杜鹃花盛开的盛况“时山杜鹃花盛开,各院无不灿然”。

再看他探访龙女花树的过程——“(十三日)从旧路六里,过大云堂,时觉宗相待于斑山,乃复入而观写韵楼。楼已非旧物。今山门有一楼,差可以存迹。问升庵遗墨,尚有二匾,寺僧恐损剥,藏而不揭也。僧复具斋,强吞一盂而别。(大云堂)其前有龙女树。树从根分,挺三四大株,各高三四丈,叶长二寸半,阔半之,而绿润有光。花白,小于玉兰,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时花亦已谢,止存数朵在树稍,而高不可折,余仅折其空枝以行。”

徐霞客在感通寺大云堂前看到了龙女花树,也在即将花谢之时看到树梢仅存的几朵花。但他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想瞻仰大明第一才子杨升庵遗墨。因“寺僧恐损剥,藏而不揭也。”寺僧热情款待了他,但婉拒了他瞻仰杨升庵遗墨的要求。其实,寺僧的苦衷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年杨慎在感通寺待了二十多天,当时留下的遗墨肯定不少,但历经百年后,寺里仅存二匾,说明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遗墨是被巧取豪夺了。

到近代,有人对大理的上关花提出了“奇花之奇不足信”的怀疑。但我们从《徐霞客游记》里可以看到徐霞客探访大理奇花的过程和他对三株奇花的详细描述文字,说明这些奇花是确实存在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异的物种,你没看到并不代表不存在。毕竟,一个物种的形成是需要千百年,而消失却只是在无意之中。